《参考消息》欧洲“九寨沟”与四川的不解之缘
时间:2019-11-26

  在前不久闭幕的四川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四川与克罗地亚奥西耶克—巴拉尼亚省签署了友好省区关系备忘录,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四川与克罗地亚的“缘分”其实始于“人间仙境”九寨沟。 

  提起九寨沟,美景自动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鱼翔浅底,层林尽染,星罗棋布的湖泊隐藏在森林深处。让人惊诧的是,这般景色不止存在于美丽的川西高原,在地球的另一头,还有一个欧洲“九寨沟”——克罗地亚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 

  2017年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后,克罗地亚团队积极参与了灾后生态重建的科研工作,并为2019年九寨沟重新开园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旅游营销推介。今年9月,为了感谢克罗地亚团队一直以来为九寨沟生态保护与重建作出的贡献,四川省将对外合作最高奖“天府友谊奖”授予了克方主要合作者安德卡·普连科维奇-莫拉伊教授。

   

  图为9月23日的四川省九寨沟景区诺日朗瀑布(王曦 摄)

  “‘喀斯特’这个词其实就来自于克罗地亚的一个地名。”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孙庚对记者说。作为一个全国被喀斯特地貌覆盖的国家,克罗地亚在这种特殊地貌的生态保护方面有着相当先进的经验。 

  双方的友好交往始于2009年,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吴宁研究员前往克罗地亚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进行交流访问,发现萨格勒布大学在喀斯特湖泊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那之后,两边的科研团队从比较生态学和湖泊水质监测入手,开展了一系列合作研究。 

  “我们从上世纪70年代起便在九寨沟开展生态保护工作,而克罗地亚方面擅长的水生生物、藻类的监测保护,与我们已经进行多年的陆上植被保护研究正好形成互补。”孙庚提到的“藻类”,指的是“硅藻”,是让湖泊呈现斑斓色彩的“催化剂”。 

  2014年,成都生物所与萨格勒布大学、九寨沟管理局、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管理局共同组建了“中国—克罗地亚生态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孙庚的团队与克罗地亚学者合作,建立了九寨沟藻类物种数据库,并在九寨沟发现了4个新的藻类物种,在喀斯特湖泊水质监测保护方面,也有重大进展。 

  今年6月,科技部认定建设首批14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为中方依托单位的“中国—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国家级联合实验室。 

  近年来,克罗地亚驻华大使、科教部高级官员等先后来蓉访问“中国-克罗地亚生态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克罗地亚以及欧洲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合作,增强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这对“双胞胎姐妹”带来的缘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刊于《参考消息》2019年11月26日第11版

  编辑:张伊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