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万能血”新途径问世
来源:《化学科学》 作者:唐睿康等 时间:2014-06-11

 

无论输血受血,都须血型匹配,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识。浙江大学教授唐睿康团队则利用给细胞穿衣服的方法,红细胞就可以不必考虑血型,灌注给任一病人。这一制造万能血的新途径,最近在线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杂志《化学科学》上。

科学常识告诉我们,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蛋白决定的。例如最常见的ABO血型系统,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带A型抗原,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带B型抗原。进行输血时,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会识别供血者的红细胞的表面抗原,如果血型不匹配,抗体就会把它们定义为外来物种,并向它们发起进攻,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

因此,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找寻一种用于制造万能血的方法,这对临床输血特别是对紧急情况下稀有血型的施救意义非凡。曾有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也提出过一种方案,思路是把人体内的干细胞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体外培养扩增的方法来获取万能血,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成本相当昂贵。

6年前,唐睿康团队受鸡蛋壳保护鸡蛋的启发, 发明了一种给细胞穿衣服的方法。希望能在实验室中创造出带的细胞,赋予细胞不同的功能与特性,这在科学上被称为细胞表面工程策略。这种策略用于对红细胞的改造,可以让细胞表面抗原免于被觉察,从而另辟蹊径制造万能血

我们因此需要为红细胞找到一件合适的外衣材料,并精准地把它穿到红细胞身上。论文的第一作者、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大转化医学研究院副教授王本说,这一研究的难度,一是寻找布料,二是如何量体裁衣,让这件红细胞的衣服宛若天成衣服不能包裹得太严实,这样会影响细胞膜本身的流动性;也不能包裹得太松,这样抗原有可能会暴露。对此,团队成员做了很多的尝试。

这种方式被国际同行评价为非常灵巧,因为衣服的组成单元也是人体内原本具有的物质,不会一开始就被血浆中的抗体视为外来入侵者。而体外的实验也证实,穿上衣服的红细胞,在血液错配的情况下,原本应该发生的抗原反应不见了,但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依然保持不变,例如携氧能力。课题组还进行了小鼠试验,改造后的红细胞保持着原始红细胞的行为特征,拥有类似的生命周期,即便经过多次输血,也未激起受血者的免疫反应。

不过,尽管这一研究展示了令人兴奋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唐睿康认为,目前来说仍是一项技术手段,要真正运用到临床,还需要进一步的大动物模型实验和临床前试验。

如果储存大量万能血以备紧急情况快速输血之需,或者用于应对稀有血型人群的血液储备不足,对于医疗卫生工作都将是无价的资源。王本说,目前的研究只针对ABO血型系统做了测试,下一步非常有必要将该体系应用于比较罕见的RhD血型系统。(来源:人民日报 余建斌 周炜)

 

Antigenic-sheltering universal red blood cells by polydopamine-based

 cell superficial-engineering

 

Abstract  Blood type mismatching is a critical problem in blood transfusions and it occasionally leads to severe transfusion reactions and even patients’ death. Inspired by the adhesive proteins secreted by mussels, we suggest a catecholic chemistry-based strategy to shelter antigenic epitopes on red blood cells (RBCs) by using polydopamine (PDA), which can guard against coagulation reaction without other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RBCs structure, function and viability.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confirm that the PDA-engineered RBCs (PDA-RBCs) can be applied in blood transfusion practices. The systemic assessment using murine model demonstrates that the modified RBCs have a perfect survival profile even with repeated transfusion and high transfusion rates up to around 60%. It follows that an appropriate biogenic-chemical modification can produce antigenically shielded universal RBCs and shed insight for cell transplantation by using cell superficial engineering.

 

原文链接: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pdf/2014/sc/c4sc01120a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