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硫化氢信号通路关键酶抑制剂
来源:《化学通讯》 作者:吴方等 时间:2014-03-20

 

记者日前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该校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方课题组通过构建创新的高通量气体检测方法,发现了第一个硫化氢气体信号通路关键酶CBS的高效特异抑制剂。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通讯》杂志上。

据了解,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硫化氢被认为是细胞内的气体信号分子。上世纪末,一氧化氮气体信号通路的分子机理研究,最终促成伟哥药物的成功发现。硫化氢的产生则主要通过CBSCSE维生素B6依赖酶,但其信号通路的具体分子机理不是很清楚。同时,CBSCSE酶最近被认为和癌症、唐氏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

利用首创的气体高通量检测设备即192孔双孔板,可对气体产生的化学或生物反应进行特异、无干扰的实时检测,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气体产生酶没有高通量测活方法的瓶颈。此次研究人员在正常的384孔微孔板上,通过将相邻两个微孔的墙壁打通,构建了具有双复孔的192孔板,并成功实现气体分子的实时以及高通量检测。利用该设备,科学家对CBS产生硫化氢的生化反应进行了高通量检测,并从约22000多种小分子化合物中筛选出了9CBS的抑制剂。

相关专家表示,该发现可促进硫化氢或其他气体信号通路调控物的发现,而利用发现的小分子探针或抑制剂,可加快对硫化氢气体通路机理的研究,并有助于得到治疗相关疾病的候选药物。

据悉,目前研究人员正在使用这种微孔板进行多个其他气体信号产生酶的抑制剂或激活剂的发现研究。(来源:中国科学报 黄辛)

 

High-throughput tandem-microwell assay identifies inhibitors of the hydrogen sulfide signaling pathway

 

Abstract:  We report a high-throughput assay for H2S-producing enzymes, which is based on a newly designed tandem-well plate. Screening of 21 599 agents identified several potent inhibitors of cystathionine β-synthase and cystathionine γ-lyase, the two key enzymes generating H2S in mammals, with IC50 values in the low two-digit micromolar range.

 

原文链接: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pdf/2013/cc/c3cc46719h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