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迎接世界环境日
——吴宁研究员出席国合会2019年年会主题论坛
发表日期: 2019-06-05 作者: 文章来源:所办
打印 文本大小:    

 作为迎接“世界环境日”主场活动之一,62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9年主题论坛“生物多样性保护2050全球愿景”在杭州召开。会议旨在讨论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推动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2050年愿景。来自于不同国家的学者、政府和企业代表以及联合国机构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十年国际社会围绕“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做出了许多努力,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逆转,既定目标无法如期达成。对此,国际社会迫切需要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变革性新政,在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的同时,通过保护与恢复服务于人类的永久福祉。鉴于2020年将在中国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参会代表在本次论坛上就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的制订进行了充分讨论。 

 联合国环境署代理执行总干事姆苏亚在论坛主旨发言中指出,修复自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经济助力和战略工具。要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在恢复自然的同时推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回顾了过去10年国际社会在推动“爱知目标”实施的成败经验后,吴宁研究员指出,在制订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时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在可度量(measurable)方面,指标的细化和量化与不同国家履约能力之间存在矛盾;在主流化(mainstreaming)方面,不仅要给出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趋势,还需要提供相对明确而科学的解决方案;在雄心(ambitious)方面,不仅要关注保护地数量的增加,更应该关注指标质量的提升,要加强保护地之外的保护,挖掘保护的增量空间。 

 与会人员还就公民社会参与、绿色金融、资源调动、立法与执法等主题进行了讨论。最后,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国合会委员兰博蒂尼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需要考虑:一是制定可度量、可实现的目标;二是将目标融入到更多行业领域,加强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三是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以实现绿色增长;四是要探寻更多的金融方案,以便调动更多的资金资源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知识小百科】 

 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将每年的6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 

 “世界环境日”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6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 

 2019年“世界环境日”由中国主办,主场活动设在杭州。 

 

吴宁出席会议并发言

 

会议现场

 

 


电话:028-82890289   传真:028-82890288   Email:swsb@cib.ac.cn
邮政编码:610213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3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5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