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圆满举办第15届公众科学日
来源:知识管理中心
作者:朱丹 张轶佳
时间:2019-05-27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围绕“科技强国科普惠民”的主题,向社会全面展示成都生物所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做出的重要科技成果,展现科技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景,激发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院70周年。
一、 直播现场观看者首日突破7万
此次公众日以“探秘两栖爬行动物”为重点,成都生物所知识管理中心通过媒体和生物所自媒体吸引了大众广泛参与。成都市多个中小学、中国报道小记者俱乐部等多家机构共272组家庭约500余人现场参加活动。知识管理中心联合今日头条,开展现场直播活动.当日点击量超过了7万。
忙碌的签到点
直播活动现场
二、科普讲座引人入胜
两栖爬行动物保护协会的科普志愿者带来的《小蛇大业》、《慧眼识毒蛇》和《科研经验与感悟交流》三场充满趣味的科学报告,志愿者们深入浅出,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无声到有声,全面地展示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的科学魅力。生物所植物标本馆馆长高信芬研究员也带领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他们的讲解极为专业有趣,植物标本制作过程极其精彩。孩子们天真好奇,热爱大自然,科学的种子已悄悄种下。
科普大讲堂座无虚席
高信芬研究员演示标本制作过程
小朋友在活动中感受植物学的乐趣
三、科普馆参观边看边学
在两栖爬行动物科普馆参观中,成都生物所两爬室科普志愿者通过平面展示材料、实体标本、数字显微镜、两爬科普短片等,全面地展示了两栖爬行动物的进化历程、形态结构与功能特征、生态和行为学特点、生物多样性等,为来访的学生和家长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两栖爬行动物世界。孩子们深受感悟,感叹形态各异的两栖爬行动物,也充满着去探索动物世界的热情与勇气。
志愿者介绍两栖爬行动物特点
娓娓道来的志愿者小姐姐
细腻的志愿者小哥哥
四、 在开放实验室积极实践
在实验室开放活动中,同学们在中科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利用显微镜观察我们身边的微生物,同时了解了废水生物处理原理和过程,并自己动手装配小小污水净化设备;在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同学们通过科普志愿者的讲解,了解了PCR技术(一种体外DNA 扩增技术)、高产高抗小麦培育技术以及青稞和小麦食品的加工工艺;在两爬室开放实验室活动中,同学们分成几组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观看实验动物,动手操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更直观的体验了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工作。
小小污水净化场
潘志芬副研究员给小朋友科普青稞和小麦的区别
五、 在沉浸式体验中流连忘返
在互动体验区,分布在生物所各处的项目精彩纷呈,接连上演,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热情围观。在警戒线中心,两爬室志愿者以实体动物为例,为大家讲解了怎么区分有毒蛇和无毒蛇,同时还介绍了一些野外拍摄两栖爬行动物的一些技巧。在互动手工区,依然保留着我们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植物书签制作,和植物绘画环节。在“和未来有约”区域,小朋友用稚嫩的语言书写活动感悟明信片,将今年这份科学体验的收获,送给十年后的自己。
感受两栖爬行动物
制作植物书签
小朋友们在“和未来有约”区域给自己留言
明年等你来参加
为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自2010年起,研究所连续九年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吸引了各界群众和大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和赞誉。与前几届活动相比,今年公众科学日聚焦结合公众和社会的需求,注重参观群体的广泛性,结合线上直播平台,让美丽的动植物“看得到摸得着”,让公众能够更加近距离地了解生物知识。
此次活动由知识管理中心、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标本馆、中科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和农业技术中心联合策划组织实施,活动还得到所领导、广大科研人员、团委、所务办公室和基建后勤处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