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什么技术这么牛?15天奇妙旅行垃圾就可变废为宝
时间:2019-07-22

  垃圾分类无疑是近期的话题焦点,垃圾分类后如何处理的话题也进入了公众视野。 

  不少市民疑惑,垃圾在分类之后何去何从。后端如若发生混合收集的情况势必影响垃圾分类的成果和市民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完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以保障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各科研院所在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力量也在加速投入。这其中,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最近自主研发的村镇生活有机垃圾就地快速腐熟肥料化成套技术就是其中一个成功案例。

   

  该项技术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 

  7月12日,小锦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该项技术,可将可腐垃圾在15天内变废为“宝”——通过机械-生物腐熟除臭处理后变成可还田利用的有机肥料,以此实现了我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在我市双流部分区域试点推广,并取得成效。

  毗邻省体育馆约1公里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长期从事生活有机垃圾、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固体资源化利用研究。在这片占地约20亩的研究所里,最近自主研发出了一套能将垃圾在15天内“变废为宝”的处理技术——村镇生活有机垃圾就地快速腐熟肥料化成套技术,让垃圾在这过程中“享受”到“变废为宝”的奇妙之旅。

  “各类垃圾,短则10天,最长不过15天,在我们这套技术的运作下,都会从最初的废弃物摇身一变为可利用的‘宝贝’——有机肥。”说起这项垃圾处理技术时,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李东告诉小锦,在此技术运作下,各类垃圾“变废为宝”的全过程——李东将某种生活有机垃圾投放至堆肥机和户用式堆肥桶后,垃圾在堆肥腐熟菌剂的作用下开始腐熟,“黑褐色说明腐熟了,腐熟菌剂即是包括油脂快速降解菌、蛋白快速降解菌、高效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等,在腐熟菌剂的作用下,垃圾经过10至15天的腐熟就会‘变废为宝’,变身可利用的有机肥料。”而整套技术操作中运用的堆肥机、堆肥桶、腐熟宝(腐熟菌剂)都是该研究所的专利技术。

   

  该项技术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 

  “在此项技术中,快速腐熟与恶臭控制一体化堆肥机集成了混合调质、好氧熟化、渗滤液处理、气体净化、自动控制等功能,成套设备仅需占地约20平方米。在这里,每天可以处理500公斤左右的垃圾。”李东以目前在双流区黄水镇柳河村投入使用的堆肥机为例介绍到,“以220升的户用式堆肥桶为例,村民每天可往里面投放1至3公斤的垃圾,通过一层垃圾一层腐熟剂地投放进去,即可完成腐熟过程,在腐熟过程中自热温度可达70摄氏度,有效杀灭病原体。”

  “这项技术背后的科学思路是让来源于农业的可腐垃圾留在农村处理,变成有机肥,回到农田。”谈及哪些垃圾可做腐熟处理时李东则表示,可用于腐熟的有机垃圾包括餐厨垃圾、蔬菜垃圾、园林垃圾中的枯枝落叶和宠物粪便等。“从生物角度来讲,垃圾其实主要的三大类成分是木质纤维、油脂类和蛋白类。”

  针对垃圾在社区内腐熟处理,会否带来恶臭气体这一问题,李东分析:“在此项技术中的户用式堆肥桶的除臭桶盖设计,保证了净化排气,防止恶臭。”同时,快熟腐熟与恶臭控制一体化设备具备密闭环保的功能,在封闭式条件下好氧发酵,保证恶臭气体不会向外溢出。

   

  而该项技术是否会面临处理后的垃圾重金属超标? 

  李东解释道,“目前该项技术主要处理的是餐厨垃圾、蔬菜垃圾,吃的东西不会重金属超标,腐熟后当然也不会超标。”李东介绍,其实该项技术在去年已经得到完善,但推广过程还需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据悉,该项目已在我市双流部分区域进行试点推广,已初显硕果。“今年我市开始实施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接下来,此项技术或将在天府新区等地继续推广。”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李科 摄影 王李科 编辑 刘永豪 校对 钱虹辰 审核 缪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