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我国科学家成功繁育出濒危物种横斑玉斑蛇后代
时间:2017-08-28
历经3年,我国科学家人工饲养并繁育出濒危物种横斑玉斑蛇后代,结束了我国珍稀蛇类均由国外率先人工繁育成功的历史。
这是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了解到的。1929年,美国生物学家史丹吉在四川雅安首次发现横斑玉斑蛇,并将其命名为“横斑锦蛇”。此后50多年间,人类再难寻觅它的踪迹。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在四川汶川县、泸定县相继采到它的标本,才打消了学界对其已灭绝的质疑。
此后,中美科学家通过分子系统学研究证明了该种与玉斑锦蛇、日本土锦蛇关系最近,否定了此前“它是玉斑锦蛇个体变异”的学界猜测。科学家们将它从锦蛇中单独分出,作为玉斑蛇新属。
2014年,“芦山地震后小种群动物调查与恢复保护项目”启动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丁利在天全县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寻觅了一个多月,抓到了一公一母两条横斑玉斑蛇。
虽然千辛万苦抓到了这两条活体蛇,但它们连续3年却不生育。研究人员决定调控实验室温度,并给予适当光照,以诱导其发情繁育,终于获得成功。
在成都分院的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一个恒温箱里的蛭石上,几颗白色的蛇卵正在孵化。工作人员陈泽柠小心翼翼地拿起了一枚蛇卵。他说:“这颗蛋正好孵化了31天,能看到小蛇的胚胎在生长。按照游蛇科一般孵化周期,再过20多天,小蛇就能破壳而出了。”
横斑玉斑蛇有着“世界上最美蛇”的美誉。在蛇房中,记者见到了它:一米多长,大拇指般粗细,通体黄褐色,近乎等距排列的黑色横斑宛如一串串黑色珍珠。
3年来,科学家们不仅成功繁育了横斑玉斑蛇后代,还破解了它为何难发现、其生活习性、栖息地等疑团。
“横斑玉斑蛇分布于四川西部海拔1600米至2700米的河谷阔叶林地带及陕西省,其分布区域与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高度重合。”丁利说,研究好它,还有助于了解濒危物种现今分布格局的演化成因和濒危机制。(记者 吴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