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在行为进化的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2-09-19

 由动物行为与仿生项目组的唐业忠研究员独立完成的专著《行为进化:从动物本能到人类文明》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针对自然选择、性选择、人工选择、亲缘选择等理论都无法解释的一些行为现象,如趋光、玩耍、做梦、成瘾、性欲和同性恋等,原创性地提出了间接选择的学说。简单地说,就是这些看似无用的行为,可以维持大脑内备用的神经元网络的稳定性。神经元网络作为编码信息的基本元素,在大脑中是冗余的、以“时刻准备着”被派上用场。将神经元连接在一起构成网络的“关节”是化学突触,后者的主要特点是形成过程极其缓慢(小时-天)而且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这是学习和记忆所必需的。可塑性的后果就是,如果长期不用,则化学突触的连接强度就会衰弱甚至导致网络解体。大脑中如果没有这些备用的神经元网络,就不能对突发事件进行实时编码。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大脑进化中的最大挑战。刺激总是有限的,而神经元网络似乎是“无限”的,因此就形成了网络对刺激的竞争。得到刺激的网络将加固,没有刺激的网络就衰弱,这就是间接选择。由于这些行为保证了备用神经元网络的可获得性,使动物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得到加强,对生存和繁殖有巨大的益处。 

 另一方面,语言的起源和发展,使知识的积累有了载体、传播有了媒介、抽象思维有了支点。正是知识存储的需求牵引,导致人类大脑的快速膨大。承载大量知识积累的脑体,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极度膨大的脑,仅靠那些“常规”的刺激已经无法满足其神经元网络的保活需求,味觉奖赏和性奖赏(性欲)因此登上进化的舞台。强烈的性奖赏带来性冲突,单配制或家庭的起源则是为了性公平,以降低社会冲突。因此,人类社会体量更加膨大和稳定,为社会分工打下基础。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院士作序。 

《行为进化:从动物本能到人类文明》封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