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成都生物所揭示海拔梯度上温度控制湿地甲烷排放规律
发表日期: 2020-12-14 作者: 朱单 文章来源:
打印 文本大小:    

 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焦点,湿地的甲烷排放一直吸引着众多科学家的目光,而在山区特别是海拔梯度上的变化无疑是其中的知识空白,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湿地中的甲烷排放与土壤中纷繁复杂的微生物代谢有关,同时又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其时空变化规律与制约因子的寻找无疑是打开湿地保护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之门的有力钥匙之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吴宁研究员团队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尼泊尔境内)选取位于山麓和中山地带的两处典型湿地作为野外定位研究对象,开展了长期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在已获取的数据基础之上,分析发现了土壤温度是影响湿地甲烷排放的关键控制因素。通过对全球不同海拔湿地相关数据的分析,建立了可比较的梯度序列,首次发现了湿地甲烷排放最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阐释了海拔梯度上甲烷排放随温度季节变化的趋同性规律,同时提出了甲烷排放的温度敏感性在海拔梯度上呈现出的趋异性单峰模式。该项发现为今后从机理层面认识湿地甲烷产生与氧化相关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功能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同时,研究还强调了在全球不同山区特别是喜马拉雅地区进行长期多点位观测的重要性。     

    

  . 本研究的图片摘要     

 上述研究是由成都生物研究所学者在国境外主导开展,并联合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不丹等喜马拉雅地区多国学者共同参与的合作研究。部分成果近期以Methane emissions respond to soil temperature in convergent patterns but divergent sensitivities across wetlands along altitude为题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并与此前已在Atmospheric Environment发表的成果共同组成对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地区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首例研究性报道。 

 本研究获得四川省科技计划(2019YFH0041),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 (2019QZKK0304), 国家自然基金委 (31200371),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原文链接1  

 原文链接2

    


电话:028-82890289   传真:028-82890288   Email:swsb@cib.ac.cn
邮政编码:610213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3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5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