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成都生物所在西藏墨脱发现2个角蟾属Megophrys新物种
发表日期: 2020-11-02 作者: 石胜超,王斌,江建平 文章来源:
打印 文本大小:    

 墨脱县是我国在喜马拉雅东部的一颗瑰宝。这里的地貌复杂,海拔差异极大,生境类型多样,拥有从热带雨林到高寒流石滩的几乎所有植被类型,而且热量充足,雨量充沛,这样的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我国学者已经在墨脱县境内发现了多个两栖类新物种,暗示了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仍然被低估。 

 角蟾属Megophrys隶属于角蟾科Megophryidae,是一类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森林溪流的蛙类,其分布范围西起喜马拉雅山东段南麓,东到我国华东,南至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该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很高,截至目前包含了109个物种,而近一半的物种是近十年被发现的。在墨脱县,自从青藏高原第一次综合科考以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前辈们克服重重困难在该地区开展了多年的考察研究工作。黄永昭先生、费梁先生及叶昌媛先生在1981-1983年先后描述了该地区的两个角蟾属物种:体型较小的凸肛角蟾M. pachyproctus与体型较大的墨脱角蟾M. medogensis 

 2016年开始至近期的青藏高原二次科考,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江建平团队联合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和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墨脱县境内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系列新物种和新记录。最近发表了角蟾属2个新物种:周氏角蟾M. zhoui和叶氏角蟾M. yeae。周氏角蟾是以我国动物学著名学者周开亚先生的姓命名,他在促进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的发展中贡献突出,谨此方式表达对周先生的敬意;叶氏角蟾是以我国两栖动物学家叶昌媛先生的姓命名,她在中国两栖动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和保护方面贡献卓著,谨此方式表达对叶先生的敬意。 

 该项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分子系统发育、外部形态特征、头部骨骼、蝌蚪形态和广告鸣叫等多重数据的比较确认并描述了这两个新的物种,且为该区域另外两个角蟾物种提供了详细的基础资料。这两个新物种的发现,为进一步了解墨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墨脱再次发现新的物种,表明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 

 该研究得到了青藏高原二次科考项目(2019QZKK050105032019QZKK0501)、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2019HJ2096001006)和中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Sino BON–Amphibian & Reptile)等项目的支持。该研究成果近期以“Multiple data revealed two new species of the Asian horned toad Megophrys Kuhl & Van Hasselt, 1822 (Anura, Megophryidae) from the eastern corner of the Himalayas”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分类学杂志Zookeys上。 

 原文链接

    

   

  1 基于线粒体基因(A)及核基因(B)构建的角蟾属系统发育关系。 

    

    

   

  2 周氏角蟾 Megophrys zhoui 

    

   

  3 叶氏角蟾 Megophrys yeae 

    


电话:028-82890289   传真:028-82890288   Email:swsb@cib.ac.cn
邮政编码:610213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3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5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