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成都生物所研究揭示一种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新机制
发表日期: 2013-04-03 作者: 何奕忻 文章来源:生态中心
打印 文本大小:    

4月2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刊登了关于土壤氧化亚氮和一氧化氮产生途径的最新研究成果“Ammonia oxidation pathways and nitrifier denitrification are significant sources of N2O and NO under low oxygen availability”该研究通过控制土壤中氧气浓度和使用15N 和18O同位素标记法, 揭示了在低氧条件下土壤中温室气体氧化亚氮产生的主要过程途径。

土壤氧化亚氮产生途径主要有氨氧化过程(硝化细菌硝化过程、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和硝化过程协同反硝化过程)与反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人们普遍认为在土壤高水分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作为氧化亚氮的主要产生途径,主要是因为在高水分条件下土壤氧气不足,从而致使氧化亚氮通过反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产生。

成都生物所吴宁学科组朱霞博士与其合作者对不同氧气条件下土壤氧化亚氮和一氧化氮产生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低氧条件下土壤氧化亚氮与一氧化氮产生的主要途径为氨氧化过程而非反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这一研究结论与前人关于高水分条件导致土壤氧气不足从而促进了反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产生氧化亚氮这一推测不同,为人们对土壤氧化亚氮和一氧化氮产生来源提供了新的认识。

该研究结果得到了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土壤科学J.G. Boswell 首席科学家基金的支持。原文链接: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3/03/29/1219993110.full.pdf+html, 该文章为PNAS Direct Submission。


电话:028-82890289   传真:028-82890288   Email:swsb@cib.ac.cn
邮政编码:610213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3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5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