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评出2013年十大新物种
时间:2014-01-14
《Times》——Top 10 New Species
参考消息网12月16日报道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013年12月4日刊文,盘点了2013年十大新物种。
1.霸王龙的叔祖父
史前世界的其它动物恐怕都不想跟霸王龙家族再多共存1000万年。然而,情况似乎真的是那样,古生物学家宣布在犹他州南部发现了霸王龙的“叔祖父”,它们生活在8000万年以前——把原先以为的7000万年前起始点又往后推进了一段。这种暴君的体型比他的侄孙稍小一点,但那对白垩纪的猎物没有丝毫的安慰。马里兰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小托马斯·霍茨称这种动物“牙齿如香蕉”——他说的是大小,不是锋利程度。它的名字——西南血王龙——能说明其余一切情况。
2.布氏豹
已经灭绝未必就不能成为新闻,新发现的食肉猫科动物就是如此,科学家们今年证实,它最后在地球上行走是440万年前。布氏豹的化石是在西藏发现的,它所处的年代远远早于370万年前生活在坦桑尼亚的此前的大型猫科动物纪录保持者。这个新物种的前额较宽,研究者认为这与现代雪豹相似;但它体重仅27千克,相对较小,与现代云豹的体型差不多。尽管如此,跟所有大型猫科动物一样,它显然是为杀戮而生的。它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牙齿硕大,研究者注意到这些牙齿磨损严重。那肯定不是吃沙拉造成的。
3.土耳其的新种蝎子
人们肯定听说过蝎子请乌龟驮它过河的故事。乌龟有顾虑,认为蝎子会在途中螫它。蝎子说,它绝不会那么干,因为那会导致它们都被淹死。乌龟觉得有道理,便同意了。结果,在河中央,蝎子果真螫了致命的一下。“你为什么这么做?”乌龟临下沉前问道。“我的本性使然,”蝎子无奈地回答。如今,世界上又多了一种人们绝不应当信任的畜生,研究人员在土耳其西南部发现了一种新的蝎子,学名叫利西亚真蝎(Euscorpius lycius)。它跟所有蝎子一样长相可怕且有毒性。但别怕,它只有一英寸长,被它螫的后果跟被蚊子咬差不多。
4.NASA的新微生物
美国航天局(NASA)锲而不舍地在火星上寻找新的微生物种,没料到却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一个清洁室里找到了。所谓的清洁室是干干净净的,不仅把灰尘挡在航天器之外,而且能防止地球上的生物搭航天器的便车去污染其它星球。科学家定期抽样检测这些房间的空气和地面是否一尘不染。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他们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细菌——浆果形状的Tersicoccus phoenicis。“Tersi”的拉丁语意思是“干净”,“coccus”是希腊语的浆果,“phoenicis”代表美国宇航局的凤凰号火星登陆器,细菌首次被发现于清洁室的地板上。世界上唯一发现过这种微生物的另一个地方是位于法属圭亚那的欧洲航天局清洁室。文章指出,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细菌是天外来客,而是意味着它们不同于大多数微生物,它们只需要吃极少的食物,因而能在营养物质极度匮乏的环境里存活。
5.夜光蟑螂
在黑暗中发光的本领并不能让蟑螂变得不那么讨厌。也许它稍稍不那么讨厌,但那是因为它的形状和发光点让它看上去就像一枚可爱的鼓眼蛋。尽管如此,今年确认的夜光蟑螂损毁了自己给人的一切好印象。首先,它的发光行为是在模仿有毒的叩头虫,那种生物比蟑螂还要恶心。那些像眼睛一样的发光点是怎么回事呢?那是蟑螂皮肤表面凹陷下去的地方布满荧光细菌形成的。
6.卡罗来纳锤头双髻鲨
对于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答案是:不,没有比锤头双髻鲨更丑的动物了。其实还有一种,那就是吉氏锤头双髻鲨,是锤头双髻鲨的新种类,成鱼体长3至4米,优点是攻击性并不特别强。这个物种因其发现地点而被通俗地称为卡罗来纳锤头双髻鲨,它与表亲路氏双髻鲨长得很像。两者之间有一些基因差异,但唯一的身体差异是新物种少十根脊骨——光凭观看是发现不了的。它的头部特征要显著得多,依然是一副惨不忍睹的模样。
7.叶尾壁虎
人类大概不会愿意体长8英寸、尾部呈叶状、没有眼皮可言因而不得不时常把眼球舔干净。但假如有人是这副样子,那他今年就出名了,因为那是在澳大利亚北部被发现的叶尾壁虎。叶尾壁虎来自古代,可追溯到5.1亿年前,那时澳大利亚还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那个原始大陆早已不复存在,但它的一些早期居民显然留了下来,身体颜色与石头相近、伪装效果极佳的叶尾壁虎就是其中之一。昆士兰博物馆爬行动物和蛙类动物馆的馆长帕特里克·库珀称这种动物是“我成为专业爬行动物学家26年来见过的最奇特新物种”。
8.梅尔维尔角蜥蜴
澳大利亚今年富产奇异动物,包括梅尔维尔角蜥蜴。这种金色蜥蜴以昆虫为食,令已经拥有1500种的石龙子科再添新品种。但梅尔维尔角蜥蜴的出现很特别,不仅因为它颜色迷人,还因为它精力旺盛。大多数石龙子紧贴地面,在落叶堆里捕食猎物。梅尔维尔角蜥蜴则在遍布石头和苔藓的野地里跳来跳去。这样很容易被吃掉,但这个物种想必胸有成竹:它毕竟以这种方式生存了大约五亿年。
9.亚马孙河淡水海象鱼
有的动物家族多达数百种,有的则只分为几种甚至仅一种。表皮滑溜、泛着银色光泽、体长可达7英尺(2.1米)的亚马孙河海象鱼就属于后者,它是当地渔民最钟爱的蛋白质来源。在19世纪中期,分类学家以为他们确定了四个种类,但到19世纪60年代,这四个种类之间的差异太微不足道,于是重新合并为一个。纽约州立大学的现代生物学家唐纳德·斯图尔特仔细考察了这种鱼的标本以及古代的研究后表示:最初的判断——四个种类——是正确的。2013年,他分辨出第五个种类,有几个细微身体特征不同于其他种类,包括色泽稍有差别和窦腔较长。同这个新物种的正式认定相比,它有可能带来的问题更为重要。海象鱼现在是人工养殖的,人工养殖的鱼往往会逃走成为野生的鱼,有时会挤走本土鱼种。斯图尔特建议,在其种类和行为得到深入了解之前慎养海象鱼。
10.食肉的小型犬浣熊
假如觉得难以分清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不妨试试区分新发现的食肉动物小型犬浣熊和其它犬浣熊。这种红褐色动物拥有颇富欺骗性的毛茸茸外表和绝不柔软的爪子,与业已为人所知的表亲们非常相似,以至于它们长期以来被保存在美国各博物馆的皮毛标本都被标注为普通浣熊。史密森学会的报告甚至宣称,美国的动物园在20世纪60年代也许养过一些小型犬浣熊,有人产生怀疑是因为它们似乎从不与貌似同类的其它动物交配繁殖——至少未曾成功过。但在2013年,史密森学会的哺乳动物馆馆长宣布,有解剖学和遗传学证据确凿无疑地划分出一个新物种。这不仅会使这种动物在分类学书籍中占有一个单独的条目,而且也许最终动物园会给它们安排恰当的配偶。
(来源:《中国网》 《参考消息网》)
(原文:《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