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技前沿
亚洲蟾蜍威胁马达加斯加生物
发表日期: 2018-06-25 作者: Wolfgang Wuster 文章来源:《当代生物学》
打印 文本大小:    

 

 

2014年,人们在马达加斯加最大的海港发现了一种有毒的入侵物种——在亚洲常见的蟾蜍。保护生物学家迅速拉响了警报,警告说该入侵物种可能会摧毁这个非洲岛屿上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包括狐猴和在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的数百种动物。

如今,科学家们已经证实,在马达加斯加,蟾蜍的有毒黏液可能会杀死所有试图吃掉它们的动物,这项研究对当地88个物种的易感性进行了调查。

并未参与该项研究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进化生物学家Guinevere Wogan说,新的发现“强化了这些蟾蜍是主要威胁的观点”。她说,摸清有多少物种是潜在的脆弱物种,“对于如何应对这种生物入侵并拯救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蟾蜍通过分泌一种致命毒素来抵御捕食者,这种毒素可能会引发心跳骤停。但是一些蛇、啮齿动物,甚至是刺猬都能够毫发无损地吃掉蟾蜍,这多亏了基因突变从而使毒素变得无害。然而没有人知道,在相对偏远的岛屿上进化而来的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捕食者,是否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异。

英国威尔士班戈大学的爬虫学家Wolfgang Wuster说:“马达加斯加岛已经被隔离了8000万年到9000万年,并且从来没有过蟾蜍这种生物。”

因此,Wuster和他的同事决定调查马达加斯加岛上的蛇、蜥蜴、青蛙、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看看它们是否携带了这种保护性的基因突变。

研究人员发现,只有一种马达加斯加本土物种——被称为白尾蚁昂吉的啮齿动物从遗传学角度而言有能力吃掉蟾蜍。研究小组在64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其他的捕食者缺乏一组具有抗性的基因突变—— 一旦这些狐猴、蛇、蜥蜴和其他本土物种开始以蟾蜍为食,那么它们就会变得非常脆弱。“小的两栖动物是非常容易捕获的猎物。”Wuster说,“没有什么动物会不吃它们。”

迄今为止,这些蟾蜍还没有进入大多数本土物种的势力范围,因为它们只在该岛东北海岸约350公里的狭长地带内被发现。但是,“这些蟾蜍的活动范围正在迅速扩大。”新西兰自然保护部保护生物学家James Reardon说。Reardon说,蟾蜍是多产的繁殖动物,其中一只雌性蟾蜍可以生产数千只卵,而马达加斯加有大量的稻田、水道和排水系统,这些都在帮助它们扩张。“这里是蟾蜍的天堂。”

“这是世界上最具侵略性的两种蟾蜍之一,另一种是臭名昭著的海蟾蜍。”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学爬虫学家Fred Kraus说,“所以我没有看到任何能够阻止它们的东西……在这一点上,你可能需要花费数百万美元。”

更糟糕的是,马达加斯加岛上的许多本土物种在小块的栖息地上艰难地生存,因为岛上的大部分地区被砍伐殆尽,Wuster说。他补充说,蟾蜍“是那种能真正把它们击倒在地的东西”。(来源:中国科学报 赵熙熙)

 

Widespread vulnerability of Malagasy predators to the toxins of an introduced toad

 

Abstract  Invasive species are a key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global decline of biodiversity, and 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is crucial to mitigate detrimental effects [1]. One such mechanism is the introduction of invasive species with defensive strategies, such as novel toxins, that can disrupt native predator communities [2]. Disruption of such communities can produce trophic cascades, impacting a diverse array of taxa [2]. Madagascar, a globally significant biodiversity hotspot, has recently experienced the introduction of a toxic bufonid amphibian, the Asian common toad (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 [3]. Since its invasion, the toad population has expanded rapidly, making control efforts problematic and eradication extremely difficult [4]. Previous cases of bufonid introductions, such as the ongoing spread of the cane toad (Rhinella marina) in Australia, have resulted in the decimation of many indigenous species [2], prompting fears that Madagascar may be similarly impacted [4]. Here we show that these fears are warranted: we demonstrate that many Malagasy vertebrates are likely to be susceptible to the toxins of this invasive toad.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pdf/S0960-9822(18)30452-4.pdf

 


电话:028-82890289   传真:028-82890288   Email:swsb@cib.ac.cn
邮政编码:610213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3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5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