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党群工作 > 团委青联 > 团委图片新闻
[青年人在基层]张礼霞:成长的“风景”
发表日期: 2012-11-01 作者: 何奕忻 文章来源:综合办公室
打印 文本大小:    
 编者按:在近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高峰论坛上,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道风景便是研究所的女职工们。她们穿梭在会场的各个角落,为来访嘉宾提供了热情周到、细致入微的服务。为贯彻落实“走转改”活动精神以及深入开展本网特别策划“青年人在基层”系列专题报道,11月1日,本网编辑走进了此次会议主要联络人之一—成都生物所微生物中心年轻女职工张礼霞。下图为会议期间,张礼霞正在临时工作间整理资料。

会议开幕当天,张礼霞还忙碌在临时工作间里

1

150天的筹备工作,每天30余封需要处理的邮件,40通左右的电话…这是张礼霞担任会议联络人期间的一组数据。                                   

张礼霞,2009年7月入所。进入成都生物所微生物中心工作后,担任了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秘书一职。作为此次会议承办方的主要联络人之一,在会议筹备过程中负责了很多具体事务。

“5月23日,研究所跟院生物局召开了第一次视频会议,前期筹备工作从那时就开始着手了。”据张礼霞介绍,前期筹备工作主要包括联络大会报告人、各分会场主席、会务宣传以及寻找赞助经费等方面。“这一过程持续到8月完成,后期筹备工作立即跟进,资料方面需要准备论文摘要集、会议手册、重点实验室宣传手册等,接待方面则包括跟酒店的联络以及分会报告人的航班明细表等。”

筹备工作无一例外,无论是重要如大会报告人的确定,还是细微如宣传资料中的每一个字,都面临随时变动的可能。

作为一名怀孕数月的“准妈妈”,在面临如此大量的工作任务时,张礼霞并没有推脱,而是主动承担起了繁重的工作任务。

2

工作难免出现众口难调的情况。赞助企业商需求的服务不一,参会嘉宾也存在要求不一的现象,正所谓“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这种时候,总是让张礼霞颇费脑袋。但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看是否愿意面对。“既然承担了工作,就坚持着做好吧。”张礼霞并不是没有考虑到怀孕这一特殊情况,只是想着,“工作”也是一份负有责任的承诺。

为此,为方便工作以及照顾好自己,张礼霞临时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房,以免下班奔波之苦。“我爱人也是´今日事今日毕´那种类型,所以对我的状况也非常支持。”家人的理解也给了忙碌中的她莫大的精神力量。

工作中,从她身上发现的不仅仅是母性的光辉--随时得照顾好自己,还同时散发出一种强烈的干练女性的气场—思维清晰、逻辑性强、做事果断迅速。

会议开幕当天,张礼霞还忙碌在临时工作间里,面前摆着一大摞资料,电话不停响起。忙而不乱,是张礼霞那时的状态。

3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的她,研究方向为生物电化学。硕士期间,已经在SCI 1区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2篇文章。

进所以后,张礼霞成功申请到国家青年自然基金项目《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铅生物共代谢还原机制研究》,尽管研究所每年申请到大量青年基金项目,但这对一名硕士生来讲仍是难能可贵的。

作为重点实验室秘书,张礼霞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在实验室相关事务方面:重点实验室在申报过程中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参与撰写相关材料和管理办法、实验室仪器管理、各项指标及成果汇总、协调实验室与行政支撑部门的联系等。

无疑,有着良好科研基础的她为何更多地从事着秘书工作,这引起了编者极大的兴趣。

4

当梦想照进现实,有人坚守,有人放逐。

“说实在的,我对生物电化学这一领域还是很有兴趣,也有一定基础,并不是没想过希望能全职做科研。但目前在这一岗位上,总不能不负责,还是得做好目前工作吧。”张礼霞说,“希望能在此基础上,更多的积累,然后有所突破。”

我们一起探讨了温水煮青蛙现象。

“会不会这项工作干久了就不想有什么改变了?”我问。

“或许吧。但是至少现在还是想有所发展,一方面还是想能够继续深造下去,另一方面也希望研究所能就某些制度进行调整,给年轻人更多的发展空间,那样就更好了。”

在采访的过程中,时不时有学生或工作人员过来询问张礼霞事情。“实验室管理就是有方方面面的事情,无论如何,我都得认真对待才行。”

后记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结束了这次采访。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张礼霞去完成。

在研究所里,不难发现有很多青年科研工作者非常努力。他们有的视野开阔,更加注重于科研思路的整理与发散;有的踏实肯干,更加注重于脚踏实地的坚持与奋斗。

跟他们聊天会觉得,他们需要被关注。

为此,宣传办推出了“青年人在基层”--关注研究所每一位认真对待工作的青年工作者。


电话:028-82890289   传真:028-82890288   Email:swsb@cib.ac.cn
邮政编码:610213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3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5370号-1